中草药川芎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川芎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现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
那么怎样种植川芎,想要川芎高产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01选地整地
选择气候阴凉、地势较高的向阳地,川芎适宜种植山坝地的沙质土壤,种植前要除草开垦,也可将草烧成炭做肥,将土壤深翻30cm,耙细整平,作成宽1.5米的畦。川芎根系多分布于表土层,要求表层土壤能供给充足的养分。在生长前期要及时勤施追肥,使植株地上部生长旺盛,地下根茎在当年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为第2年生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川芎喜有机肥,对氮肥很敏感,在施一般农家肥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施氮肥时配合磷肥、钾肥能增进肥效,提高产量。在整地时可施入基肥,每亩施用公斤的有有机肥后农家肥,将撒施畦面,挖土时使之与表土混匀。川芎为浅根作物,肥料人土深度不要超过15cm,耕细后作畦,高畦宽~cm,每四畦开一条深24cm的排水沟。山东北方地区做成宽70cm、南北向平畦,畦埂宽30cm。
02繁殖栽种
繁殖方法用地上茎的茎节(又称芎苓子、节盘)作繁殖材料。
(1)选苓子:四川8月上旬,在收获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地上茎节,将其切成3~5cm长的小段,节盘在小段中间,此即为作种子的“芎苓子”。四川有的地区及山东等地6~7月期间收川芎时选无病害、节盘发达芎苓子作种栽。
(2)芎苓子的处理:将切好的芎苓子放人3%~4%烟筋水(烟草叶的筋3~4kg,加热水1O0kg温浸1小时,去渣水冷却即可)内,浸泡半小时或用90%敌百虫倍液浸泡半小时捞出稍晾,即可栽种。条播、穴播按行距24~30cm,株距18~24cm。
(3)栽种:选晴天栽种。在已备好的畦上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24cm,株距24cm开深3cm的穴。每穴摆栽从山区培育好的芎苓子1个,芽朝上,覆土1.5~3cm,将穴周压实,畦上盖稻草或麦秆。经常保持湿润,7~10天可出苗。条播按行距30cm横畦开深为1.5~3cm的沟,按株距18cm摆栽芎苓子。每个行间两头多栽2个苓子,称“封口”,“封口”苗子为备用补苗,待以后发现缺苗时挖其补苗。栽后覆土并盖稀疏草。
03田间管理
(1)揭覆盖物:盖草或盖土栽后半月左右,见幼苗出齐时,应揭去覆盖物。
(2)中耕除草:揭除覆盖物后4~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20天进行一次,共4次。每次浅锄不宜过深,最后一次在植株周围培土厚8cm左右,以免入冬季根部冻害。
(3)补苗:发现缺苗,随时挖取“封口”苓子苗补齐。
(4)追肥:每次中耕除草均应结合施追肥,每亩可用稀释的人、畜粪水kg加入发酵饼肥20~40kg,过磷酸钙7~10kg。川I芎喜有机肥,特别强调施饼肥,甚至有“1kg饼肥增产1kg川芎”之说。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在施氮肥时配合施用磷钾肥能增进肥效,更多地提高产量。
(5)疏茎叶:春季发苗后,地上茎高达15cm左右时,要疏一次茎,去掉各株发出过密的茎秆,尽量疏除根茎中间茎秆,每株外缘可保留6~8个。疏茎的同时将保留茎秆下部的老叶打去,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及防止烂根。
(6)浇水:栽前浇水,栽种后7天左右出苗,出苗前如无雨,每天早晨或傍晚浇井水,既保持畦面湿润,又能降低地温,中午炎热时不可浇水。每次追肥后立即浇水。“立冬”前必须浇足越冬水,不可浇得太晚。
(7)越冬管理:长江以北地区冬季严冷。一般在“立冬”后,在畦面上可覆盖一层腐熟牛马粪或圈肥,既作越冬肥,又起防寒作用。无牛马粪可在根茎上培土6~9cm土或畦面上盖6~9cm厚绵槐叶、麦糠等。第二年春暖萌发之前去除覆盖物或培土,以利出苗。
04病虫害防治
川芎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等;常见虫害有茎节蛾、蛴螬等,此类病虫害在蔬菜、瓜果、茶叶等绿色生产、控害减灾方面多采用如下措施:
(1)白粉病
①病原及症状: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发病的叶片在叶背及叶柄布满白粉,界限不明显,后期呈黑色小点,逐渐使叶变黄、枯死。通常在夏秋季发病。6月下旬至7月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
②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与非寄主植物实施轮作。收获后清理田园,集中烧毁残株病叶。
★生物防治:预计临发病之前或初期用2%农抗(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或1%武夷菌素水剂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其他参照“射干锈病”。
★科学用药防治:预计临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选用42%寡糖·硫黄悬浮剂倍液,或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等保护性喷雾防治。发病后及日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醚菌酯·乙嘧酚(25%乙嘧酚+15%醚菌酯)悬浮剂倍液等治疗性防治。各药剂与植物诱抗剂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水剂倍液混配喷施,可安全增效、生根壮苗、抗病抗逆。其它用药和防治方法参照“甘草白粉病”。
(2)根腐病
①病原及症状:属半知菌亚门、瘤座孢科、镰刀菌属、茄腐皮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受害根地上部从外围的叶片开始褪色发黄,逐渐向心叶扩展,最终凋萎;地下根茎的病部呈褐色至红褐色,发干,后内部坏死。若天气潮湿多雨,常变为湿腐,根茎迅速腐烂,直至无法从土中拔起,湿腐烂的并不发生恶臭。苗期就可为害。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盛发期。
②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与非寄主植物实行轮作,切忌重茬;选用无病健株留种,播种前注意淘汰病种子;及时整地,适度深翻晾晒,雨后及时排水;发病后立即拔出病株,集中烧毁。
★生物防治:其它参照“黄芩根腐病”。
★科学用药防治:发病初期立即防治,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倍液灌根(窝)。其它防治方法和用药参照“白术根腐病”。
(3)叶枯病
①病原及症状: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叶枯病又叫斑枯病,多在5~7月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部产生褐色、不规则的斑点,随后蔓延至全叶,致使全株叶片枯死。
②防治方法
★科学用药防治:预计临发病前2~3天或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倍液,或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等保护性喷雾防治。发病后用27%寡糖·吡唑醚菌酯水剂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倍液,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倍液,或33%寡糖·戊唑醇悬浮齐倍等喷雾防治。以上每次用药与植物诱抗剂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水剂务液或6%24-表芸·寡糖水剂倍液混配使用,安全增效、抗逆强株。视病情把握防治次数,一般间隔7天1次。
(4)茎节蛾
属鳞翅目、螟蛾科。
①为害状:茎节蛾又叫臭般虫,初期幼虫为害茎顶部,以后从茎顶端钻入茎内逐节为害,幼虫通过蛀入茎秆咬食节盘,危害苓子,使其不能作种用,严重时多半无收,甚至全株枯死无收。一年发生4代,尤其在育苓种期间发生严重。
②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在育芽和芽子贮藏期间喷药保护控害,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0.36%苦参碱水剂倍液,或用每1mg含10国际单位高含量Bt乳剂可湿性粉剂倍液或每1mg含国际单位(IL)Bt乳剂(原亿活芽孢/克)倍液均匀喷雾。
★科学用药防治:处理种子: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剂15g拌种10kg,或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g拌种50kg,或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g拌种50kg处理种子,处理种子时与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水剂倍液混配使用,增加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并促芽生根,同时兼治种蝇、飞虱、蚜虫等。在育芽和芽子贮藏期间喷药保护控害,优先选用5%虱螨脲乳油倍液喷雾防治,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天敌和传媒昆虫。其它药剂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倍液喷雾。栽种前用10%联苯菊酯乳油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倍液,或15%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倍液等均匀喷雾防治。以上杀虫剂合理相互复配使用,控制在幼虫钻蛀之前。
(5)蛴螬(金龟子幼虫)
属鞘翅目、金龟甲科。
①为害状:参照“麦冬蛴螬”。
②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清洁
05采收与加工
(1)稻田川芎采收
川芎栽后第2年5月水稻移栽前采挖。选晴天,挖起全株,抖掉泥土,除去茎叶,晾晒在田间,水气干后,运回加工。
(2)旱地或育种地川芎采收
以栽后第2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最适采挖期。过早,地下根茎尚未充分成熟,产量低;过迟,则气温高,雨水多,根茎易腐烂。采挖宜选晴天,挖起全株。将根茎抖去泥土,除去茎叶,将根茎在田间稍晒后运回。
(3)初加工
运回的川芎根茎及时干燥,一般要炕干。烘炕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表皮炕焦。每天翻炕1次。2~3天后,根茎散发出浓郁香气时,放入竹笼里抖撞,除掉须根和泥土,烘至全干即为成品。一般稻田栽培产干川芎kg左右,育种地亩产干川芎~kg,芎苓种kg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