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来西溪探索记浙江省中小学生自
夏秋之交,酷热依旧笼罩着杭城。主城区向西,西溪湿地,当十几位小学生及同行家长来到深潭口附近的一片树林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阵惊叹:哇,这里好凉快!
孩子们在捕捉昆虫用于观察
8月16日上午,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系列活动之昆虫大探秘,在西溪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举行。在爱田自然课堂许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了这片虫儿跃舞的所在,探知这群精灵的世界。
西溪湿地:昆虫的天堂
根据西溪湿地去年发布的数据,目前西溪湿地内昆虫的种类有种。得益于西溪湿地植被、水、空气等质量大幅度提升,优渥的湿地环境给它们的生长和繁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也因为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昆虫种类将被发现和记录在册。
同学们人手一个网兜,一只虫笼,这次的课程,就从户外开始。
平日里,走在草木繁盛处,若不是细心观察,大家可能不会注意到有那么多昆虫活跃在这片绿色里。
桑树林边,有同学找到了一只螳螂。“大家观察它的前臂,这种昆虫,在自然生物链中算是较高层级的。”许老师介绍。
观察虫笼里的螳螂,可谓是从头武装到了尾的战士——突出的复眼架在三角形的头部上,让它不仅拥有宽广的视野,还能随时灵活摆动全方位观察;再看细长的前胸,随时能挥舞起一对折刀,这个叫做“捕捉足”;还有尾部的那对强壮的后足,与宽阔的后翅形成了绝配,兼具了弹跳与飞翔模式,攻可电光石火、险能霎时避退。
“老师,快来帮我!”一位同学惊喜又惊吓地叫了起来。网兜里,是一只黑得发亮、体型滚壮的马蜂。
“蜜蜂产蜜,马蜂喜欢吃甜食。蜜蜂吃蜂蜜,马蜂吃昆虫。”两句话,就交代了马蜂的“霸道”。养蜂人最怕蜜蜂箱被马蜂入侵。因为凭借强大的攻击力,马蜂们能迅速灭门蜜蜂,并把它们的劳动果实占为己有。“还有一种虎头蜂,更加可怕,一只单挑十万只蜜蜂不在话下。”
一路上,大家还看到了毛毛虫、瓢虫、蜻蜓幼虫……虽然是些耳熟能详的昆虫,但边看边听,那些平日里没听到过的虫类习性与细节,还是深深吸引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制作琥珀:把标本留在身边久一些
感受完了湿地独特的凉爽和虫儿的欢悦世界,同学们随许老师走进了西溪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课堂。在这里,大家要完成一项手工——制作水晶琥珀。
“昆虫的生命很短,我们如何让它们留存得更久呢?”许老师发问。马上得到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琥珀!”
许老师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金龟子标本。“天然的琥珀,是滴落的松脂滴恰好将昆虫包裹住,于是昆虫被掩埋石化。”许老师说,“我们制作琥珀,不能去抓活昆虫破坏生态,所以用标本来替代活虫。”
同学在观察昆虫标本
手工课开始前,他还普及了一番减小对自然干扰的环保理念。
接下来,就是制作琥珀的过程了!
步骤一:准备好大小与模具盒合适的标本。
步骤二:首先在模具盒里填一半的琥珀胶,加热后琥珀胶可以承受昆虫的重量后,将昆虫放入模具盒中。
步骤三:将琥珀胶填满模具盒,将模具盒再度放入加热器中加热。
步骤四:第二轮完毕后,就可以把盒子取出,放置在通风处候干。
步骤五:完全风干后,可以将琥珀块从模具盒中剥离,昆虫琥珀完工。
捕虫网和观察笼仅仅用于野外观察昆虫需要,观察结束之后,在许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将昆虫放回了野外。
小小的昆虫,种类繁多,分布极广,是人们常能遇见又极易忽略的精灵。对于自然界来说,它们能帮助细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机质,有助于生成土壤;又有传递花粉帮助植物繁衍的功能;同时又是高级别动物生存的捕食对象。在生态链中,精灵们是不可替代的。
苍苍虫切切,精灵在欢跃。一堂自然笔记课,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昆虫世界的大门,期待孩子们创作出精彩的自然笔记,在理解中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第六届“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活动须知一、关于自然笔记的三问三答1.什么是自然笔记?自然笔记,就是用绘画、文字、照片等形式,把大自然中你感到好奇和认为美丽的事物记录下来,并留下你的感悟。因此,自然笔记记录的不仅是眼前的景象,更是你对大自然的思考。2.如何做自然笔记?自然笔记并不一定需要特别高超的手绘、写作、摄影等技巧,只要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做好自然笔记。对于自然笔记而言,画面和文字的精美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记录者能够在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这才是自然笔记的意义所在。3.自然笔记该记录些什么?天上的飞鸟、林间的昆虫、路边的花草树木、夜空中的繁星、山路上的青苔……有关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记录对象。对于身在城市的孩子来说,不必追求远方的荒野和森林,街道旁的一片绿地、小区里的一个池塘,或许就是最好的观察地点。因为,自然就在我们身旁。二、作品征集要求与方式:1.保证参赛作品为原创。2.此次大赛不接收纸质作品,请将纸质作品电子版扫描传到xixiwetlandkeya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