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魔芋软腐病的最佳配方是什么土传管家专
1.软腐病症状与诊断
魔芋在整个生活周期都易染病,软腐病病原菌可浸染魔芋叶片、叶柄及球茎,常表现出软腐、溢脓和散发恶臭味。
(1)贮藏期或萌动期被感染,即球茎被感染,最先出现不定型水浸状、暗褐色病斑,逐渐向球茎内部扩散,使白色组织变成灰白色至黄褐色湿腐状,有大量菌液流出,有恶臭味,最后球茎变成黑色干腐的海绵状物。
(2)苗期感染,软腐病病原菌从叶片、叶柄浸入,发病部位初期通常出现水浸状斑块,病叶病斑开始为暗绿色小斑,后扩大、腐烂,叶脉、叶柄上出现水渍状条斑或叶柄基部溃烂,有时全株或半边发黄、萎蔫,并迅速向植株其他部位扩散,感病组织软腐溃烂,最终导致植株倒伏。
2.软腐病病原菌
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属,该细菌为单胞杆状,周生鞭毛2~8根。寄生范围广泛,除魔芋外还常浸染十字花科、茄科、伞形科、天南星科等植物。该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30℃,能耐低温,对高温较敏感,通常在50℃下处理10分钟即可死亡。该细菌个体很小,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
3.传播途径
(1)魔芋种植时软腐病的传染
魔芋种植时,首先要拣种,拣种时手上黏附的病菌,成为一个传染源。其次是浸种,浸种时药液浓度不够,药液循环使用,造成消毒不彻底,导致病菌的传染;再次是浸种后晾干不彻底,种下后病菌有可乘之机,造成魔芋种未出苗即染病缺塘;最后是装放魔芋种的器具,器具一次接着一次使用,使器具成了软腐病传染的又一途径。
(2)魔芋生长过程中的传染
①根系传染:魔芋根大部分生长在块茎上半部分,几乎与地面平行,根长10~30cm,这样,株行距在60cm以内的种植方式,有一株染上软腐病,则四周的魔芋通过根系交错生长、互相缠绕造成病害传染。魔芋软腐病盛发期多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
②雨水传染:因雨水、灌溉用水漫溢、田间积水等因素造成病害传染。
③昆虫传染:有害昆虫蚜虫、甘薯天蛾、豆天蛾、铜绿金龟子等危害造成伤口,为病菌浸入提供条件。
④机械损伤传染:在中耕施肥除草等农事操作时,造成魔芋叶片、叶柄、根系损伤,操作时锄具黏附了病菌,加大了机械损伤传染该病的可能。
(3)采收不当造成块茎损伤
①工具接触传染:采收工具碰及带病芋块后再伤及健康芋块,造成传染;
②分级传染:在收后分级时,因剔除病芋而使手上带菌,当触击机械损伤的芋块而传染;
③采收后运输传染:采收后的翻动、装运等造成魔芋病菌相互传染。
(4)魔芋贮存过程中的传染
在存放魔芋时,若魔芋未进行充分晾干,因魔芋水分含量较高,接触地面部分通风透气性差,较易溃烂,此时若病芋溃烂,菌液向四周流动,染到其他魔芋上,造成烂窖,若是种芋,感病种子成为来年的初浸染源之一。
(5)魔芋运输过程中软腐病的传染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层层叠放,通风透气差、易染病。远程运输,若是刚采收的鲜芋,则因水分含量高、不通风等,上下车造成损伤使魔芋腐烂,腐烂的菌液流动又导致病原菌浸染到其他健康芋种上。
4.防治方式:
(1)选择无病的种芋,保证种芋的质量。种芋选择后放于太阳下晒10~15天,让紫外线消毒;晒后种芋处理:晒后的种芋用波尔多液、生物菌剂和汰腐净浸种处理,晾干贮藏,来年播种前再晒3~5天,拣除霉烂带病的种芋,然后分级播种,待出苗后用药剂每隔7~10天喷雾一次。
(2)选择未种过魔芋的地块,合理轮作,间隔期越长越好。
(3)采用生物多样性种植,模式为:果树—魔芋套种,桑树—魔芋套种,玉米—魔芋套种等方式。
(4)采用两年制免耕种植模式。
(5)用生石灰和多元消毒粉对土壤进行消毒。
(6)施肥、除草、喷药等操作宜选择晴天下午,不要损伤魔芋植株。
(7)生物防治方法:纯微生物制剂土传管稼,它含有天然有机酸,采用国际先进的络合技术,具有灭菌速度快,触及土壤深,无毒无害,效果持久,也是新型纯生物抑菌剂,它能抑制或杀死土壤病菌、修复受伤根系,内含粉锈灵异构体,快速补充营养!改变根系生长环境。让植株快速恢复正常生长。对于根腐、立枯、猝倒、茎基腐病、枯萎、青枯等多种土传病害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对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更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等,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冲施滴灌淋根都可以。
¥2土传管稼微生物菌剂小店月销量¥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