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前夫,居然是他老公李隆基的亲儿子
李琩这个人,在大唐的历史上真的太没存在感了,就连历史教科书上,都没有他的一席之地。
千万别说他是李隆基的儿子,因为李隆基的儿子真的是太多了,多到他自己一天连杀三个都不带眨眼的,普通人,又有谁会在乎他的儿子是谁。
但是,如果要提到李琩的另外一个身份,一代美女杨贵妃的前夫,那估计吃瓜群众们一定会瞪大双眼了:“啥,还有这种狗血剧情,快讲讲”。
没错,李琩是杨贵妃的前夫,也是李隆基的儿子,也就是说,杨玉环这个女人,先后嫁给了大唐帝王家的父子俩人。
这种事,在大唐其实不稀罕。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杨氏,甚至还想立杨氏为皇后,被魏征给阻止了;还有他的宝贝儿子李治,李世民看不上的武则天,从辈分上算也是他的小妈,被他直接给娶回家了,还导致了武周代唐。
李隆基娶儿媳妇,也算是跟爷爷和太爷爷学习了。
唐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唐朝是鲜卑政权北周的一个延续,而鲜卑人是北方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就有父子兄弟收继同一个女人的传统。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下面就详细来讲一下,杨玉环是如何先后嫁给李琩,李隆基父子两人的,而李琩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李琩: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妈宝男李琩是个幸运儿,因为在他之前的两个哥哥,都没有活下来。为了能让他顺利地活下来,他从小就被送到了宁王府,由宁王的夫人元氏抚养。
因为他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因此被呼为“十八郎”。
公元年,正式封为寿王,公元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公元年,获封开府仪同三司,位居从一品。
所谓“遥领”,其实就是“挂职”,名义上是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其实李琩根本就没有去上任,他人一直在洛阳城的寿王府里。
所谓“开府仪同三司”,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制,“开府”,就是允许你建立自己的幕僚班底,有自己的一个办公场所,有了自己的一个小衙门。“仪同三司”,表示和“三司”的级别一样高。
李琩这么牛,是他很有本事吗?根本不是,他能有这么多的官职和荣誉,全部都是因为他有一个好母亲。
李琩的母亲是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从小在皇宫里长大,耳濡目染了不少宫廷中的尔虞我诈和权谋交易。
身上有着“武家”的基因,又继承了武则天的做事风格,她从初入宫的的一个小小“婕妤”,没几年就当上了“贵妃”,然后又联合大臣李林甫,搞死了王皇后,成为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
但是,李隆基有“恐武后遗症”,死活不愿意封她为皇后。
当不上皇后,武惠妃就谋求当“太后”,怎么当太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儿子李琩给推到太子的位置上。
当时的太子是李隆基的次子李瑛,不过她的母亲身份很低,是个歌女出身,并且已经早早去世,因此,武惠妃就多次在李隆基耳边出风,想废了太子。
当朝宰相张九龄是个正直的人,他听说李隆基有废太子的打算,直言劝谏,直呼不可,并列列举了晋献公废太子引发晋国大乱,汉武帝听信谗言导致太子自杀,晋惠帝废太子,隋文帝废太子这四个人的例子,来证明,太子不可轻易废黜。
由于张九龄的坚持,李隆基就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但是,张九龄也被排挤出了朝廷,他的位置被李林甫给取代。
为了除掉太子,武惠妃精心设计了一个局。
她先是找到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慌慌张张的说宫里进了贼人,可能对皇上不利,这三个兄弟一听说父皇有危险,穿起盔甲,带着兵器就跑进了皇宫。
结果,前脚刚进宫门,后脚就被李林甫带兵给包围了,理由是“意图谋反”。
这可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穿着盔甲,带着兵器跑进皇宫,你说你是来抓刺客,谁会相信,谁来给你证明?
武惠妃?不好意思,人家改口了,表示毫不知情,你们三兄弟造反别拉着我垫背。
就这样,三个人先是被贬为庶人,武惠妃觉得斩草要除根,又怂恿着李隆基杀了这三个人。
公元年,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出嫁,在洛阳城里大摆宴席,洛阳城内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参加了,京城名媛,京城少爷们一个个打扮的贵气十足。
其中有一个女孩,也在这次宴会上,她的名字叫杨玉环。
杨玉环出身于“弘农杨氏”,这可是当时的一个名望大家族,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也是“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的老祖宗叫“杨喜”,本是刘邦手下一个非常不知名的马夫,在著名的垓下之战的时候,项羽被困,眼看这就要完蛋,刘邦为了激烈下属,大喊一声:“谁要是抓到项羽,赏千金,封侯爵”。
那手下的人嗷嗷的往前冲,其中就包括小马夫杨喜,他跑得很快,第一时间就冲到了项羽身边,但是,另外还有3个人也到了,他们愣生生把项羽的尸体给分割了,杨喜获得一条大腿,事后被封为“赤泉侯”。
由此,开启了弘农杨氏家族的辉煌史。
杨玉环本来跟着爸爸在四川生活,但是,在她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道中落,她只好寄居在洛阳三叔杨玄璬家中。
杨玄璬是河南府的士曹参军,一个七品小官,和咸宜公主这种皇家之人是八竿子也打不着,但是,作为“体制内”的人,这种社交活动是不能不参加的,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小侄女也来凑个热闹。
没想到,天生丽质的杨玉环,被武惠妃一眼相中,想把她许配给自己的儿子李琩。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一下子攀上了黄亲,杨玄璬当然求之不得,看来,在体制内混,就是有好处。
在武惠妃的张罗下,就在当年,杨玉环就嫁给了寿王李琩,成为了“寿王妃”。
2年后,也就是在武惠妃刚刚搞死太子李瑛之后,她因病去世,至死,她也没能把自己的儿子给推上太子之位。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的心情是一落千丈,整日的郁郁寡欢,身边的太监们就对他说:“听说寿王妃长得漂亮,而且擅长歌舞,皇上何不纳入宫中”。
老公公觊觎儿媳妇,这就叫“扒灰”啊,李隆基好歹也是要点脸的人,怎么能干出这种事儿,况且,人家小两口新婚没两年,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老公公插一腿算什么事儿。
但是,李隆基抱着见一见的想法,还是召见了一次杨玉环,这一见不要紧,是彻底把李隆基的魂给勾走了。
这可是自己的儿媳妇啊,自己的爷爷和太爷爷再乱搞,人家娶的也是寡妇,自己的儿子李琩还活着,怎么能一把夺走呢?
这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爷爷李治,当年,李治就是先让武则天出家当尼姑,然后再娶回皇宫,弄了个迂回战术,李隆基决定有样学样。
他以为武惠妃祈福为名,让杨玉环出家为尼,道号“太真”,这样,就相当于解除了杨玉环和李琩之间的婚姻关系。
公元年,李隆基正式把杨玉环接到宫中,封为贵妃,她也成为李隆基晚年最宠爱的女人。
为了弥补对儿子的亏欠,李隆基又给儿子挑选了一个女人,她出身于“京兆韦氏”,同样是名门望族。
公元年,李琩和韦氏结婚,婚后俩人育有5子2女。从这个子女数量上来看,李琩和韦氏之间应该过的是非常幸福。
公元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20万大军杀向长安。李隆基一开始是不相信的,安禄山一向忠心耿耿,而且还认了杨玉环为干妈,怎么可能造反。
但是,等到他确信这个事情是真的时候,已经晚了,安禄山大军占领洛阳,突破潼关,一只脚已经踏进长安城了。于是,李隆基带着杨贵妃仓皇向四川逃去。
看着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变成一片火海,跟着李隆基的禁卫军们终于忍不下去了,在陈玄礼的带领下,他们一直要求处决杨国忠和杨玉环兄妹俩。杨国忠见势不妙,骑着马就要跑,被士兵们给砍死了。
万般无奈之下,李隆基赐死了杨玉环。
此时,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也就是说,李隆基被下岗了。在李亨的指挥下,他启用了郭子仪和李光弼,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并逐步对安禄山叛军进行了反包围。
李琩也在逃亡的队伍当中,但是,史书上对他没有过多记载,仅仅是知道当时李隆基派他去基层士兵中间安抚人心。
之后,李琩再次回到洛阳居住,直到公元年去世。
在史书上,关于李琩的记载,真的是少之又少,如果他不是杨玉环的前夫,真的不会有人去在意他。
而且,从史书上,我们根本就看不出来,对于父亲的横刀夺爱,李琩是个什么态度,他好像就是一个没思想的人,整个人生都是被安排。
母亲让她娶杨玉环他就娶,父亲把他老婆夺走了也就夺走了,父亲重新给他一个老婆韦氏,他也坦然接受。
可能正是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反而让他获得了一种恬静的生活,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趁机上位,他没有做任何的谋取皇位的动作,只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皇帝家属。
但是,他“杨玉环前夫”的身份,注定了他不会被历史遗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