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抓到的快乐
在那物资匮乏的时代,小朋友们没有那么多玩具,也没有见过什么高科技产品,但是那时候的快乐却是最纯粹的。因为乡下有田地,有树林,可以到处跑着去抓一些小动物来玩,今天我们就回忆一下小时候抓过的那些快乐!(文末可能引起不适,慎看!)
1、抓金龟子
金龟子是一种昆虫,而且是一种害虫。不过我们那里不金龟子,金龟子是学名,我们那里方言叫金奢儿螂。其幼虫蛴螬也是农村常见的害虫,通常多见于花生地,专吃花生的根,小时候也抓过蛴螬来玩,让他们互相咬。但是今天我们主要聊聊金龟子。
小时候这种昆虫多见于桑树和楮实子(后面会介绍)的果实上。乌央乌央的一大群。而且还有很多种,有那种背部是绿色带花纹的,有上图那种黑色带花纹的,它们应该是两种品种,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小时候我们见到的黑色带花纹的多一些,而且我们也主要抓这种,因为这种好像比那种绿色花纹的有活力,劲头足。我们通常抓到以后有不同的玩法,一种是用一根线绑着腿或者脖子,让它飞,小朋友在后面牵着,或者干脆撒手,让它带着绳子飞,等它想要逃跑或者快追不上的时候再拉绳子。
第二种玩法就是找一根棍子或者竹片或者其他片状的东西,插进它脖子里,然后拿着竹片一端,让它张开翅膀扇,我们就拿着它当风扇用,别看它小,但是扇起翅膀还是有电风扇的感觉,在炎炎夏日还是很凉快的。一般小朋友抓到金龟子都是这样玩,非常快乐!
2、抓蝉
这里说的抓蝉,不是金蝉,而是金蝉的成虫,飞蝉。我们那里叫麻叽妞子,还有一种小一点的叫小叽妞(也叫小扑赖儿)。
由于飞蝉落的地方都是树上,而且比较高,所以我们捉蝉的时候都是用一根长竹竿,一头抹上胶水,找到以后悄悄的从蝉背后粘住它,然后取下来玩。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难,很考验准确性,后来就自制捕捉网,用纱网穿一根铁丝做口,绑在竹竿上去抓,这种方式就相对好抓一点。
3、扑蜻蜓
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天气逐渐凉爽,蜻蜓会多起来,这个时候一些小朋友就hi拿出自家的扫帚去扑蜻蜓。
其实,单是看到这个扫帚,就已经是满满的回忆了,更别说拿着扫帚扑蜻蜓了。那时候蜻蜓也比较多,很好扑的。由于年纪小,也怕不小心弄死了蜻蜓,所以一般都是用那种使用好久的扫帚,那种扫帚基本上没有这么密,会有缝隙,防止一下把蜻蜓扑死!扑到蜻蜓就用线栓住它的尾巴让它飞(好像小时候捉到什么都要用绳子绑着)。
4、抓蟋蟀
蟋蟀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即使在冬天我们在农村的灶台也能听到它的叫声,不过这种是叫中华灶蟋,小时候抓的蟋蟀主要还是那种黑色的蟋蟀,一般都是去到田地里,尤其是玉米地里非常多。
那时候收完玉米,玉米秸秆还在地里倒着,经常会遇到蟋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头扁平的,脑门正中间还有个白点,我们叫“警察”,学名叫“大棺头蟋蟀”,因为类似警察的警帽,所以我们叫作“警察”;还有一种圆头的,看着贼头贼脑的,我们叫做“小偷”,其学名叫“油葫芦”。
我们抓到蟋蟀一般都是关在一个瓶子或者罐子里,让他们打斗。斗蟋蟀在中国是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长久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包括蟋蟀的养殖,蟋蟀的选择,装盛的器皿的选择等等,都形成了一套知识理论,而且,还专门组织有斗蟋蟀的比赛,成为广大人民彼此交往、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或可称之为具有东方特色的“蟋蟀文化”。
5、抓屎壳郎
屎壳郎学名蜣螂,其实它是一种益虫,蜣螂通常以粪便或腐殖质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在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说是抓,其实也就是把它从洞里弄出来。一般是用水浇,让它自己出来,当然出来了也不会去用手拿的,毕竟心里膈应。据说蜣螂会滚粪球,这个我长这么大,却一次都没见过。
回忆太多要伤神,今天就到这里了!你要是有哪些回忆,欢迎留言投稿!
点赞,在看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