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又又又哭了孩子哭闹,父母最好不要这
Gloria孙俪又被邓超气笑了。女儿小花一哭,他冲上去不管三七二十一,那个心疼呀:“妹妹,你不要哭呀,你一哭爸爸的心都要碎了……”然后,跟着女儿一起哭了起来,有时,父女俩还会抱头痛哭……果然,父亲都是“女儿奴”,见不得女儿哭……不过,邓超的做法,从育儿角度来说,是不太合适的。孩子哭闹,父母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呢?是陪着一起哭,还是制止孩子哭?儿童节目主持人金龟子表示:“孩子哭闹的时候,不是让他停止哭,而是要帮助他认识哭,引导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作为家长,应该保持理性,在孩子哭时,正确分辨,适当干预!”有些哭闹是孩子在试探父母的底线一对夫妻吵架。妻子骂:“孩子都感冒了,你还由着他喝那么大一罐可乐?还是冰的?”丈夫很委屈:“他闹得那么厉害,非要喝,我才买的。”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孩子哭闹,一味妥协吧,容易让孩子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父母的底线;可要是对孩子置之不理,或是打骂,又没法止住哭闹,还怕伤害孩子的心理。其实,面对孩子哭闹,在应对之前,父母更应该了解的是:孩子为什么哭闹?排除小月龄孩子生理性的哭闹,儿童心理学家把孩子的哭分为两种:一种是释放情绪的哭,伤心了,难过了……这时,父母要不要哄呢?哈佛心理学者明确表示:“这种哭,不需要刻意哄,让孩子停止哭并迅速变得开心,反而会让孩子的情绪敏感度变低,情商也会受影响。”第二种哭,则是让父母非常头疼的带着“目的性”的哭。“我要买玩具车!”“我要吃冰淇淋!”“我要看电视看一整天。”这一类的哭闹,父母就一定要注意了,别看孩子小,但他也是个天生的“谈判家”,懂得步步为营试探父母的底线。哭了,爸爸就给买糖了。下次继续哭,妈妈就给买机器人了……当孩子发现,父母家人对他的“哭闹要求”没有底线时,他也就潜移默化学会了用哭闹威胁家长,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孩子明白,“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央视主持人王小骞说过一件事。她女儿一度非常擅长用“哭闹”控制爸爸。有一回,父女俩出门玩,都到楼下了,女儿发现游乐场的卡没带,开始哭闹起来,非要爸爸一个人回家拿。当时女儿才三岁。回家一来一回至少得五六分钟,爸爸当然不放心。女儿开始发脾气,跺脚:“我就要你回去拿,就要。”结果,爸爸就真的把女儿留在原地,独自回家拿卡。王小骞知道后,气得不行。这可不是小事,怎么能听一个三岁孩子的话?对孩子“无底线”的纵容,会让孩子习惯用“哭闹”解决处理问题。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建议,家长一定要在孩子3-5岁期间,给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比如说,孩子在超市撒泼打滚哭闹着要一个小汽车,父母就可以做这个训练。把孩子抱回家,放到卧室(保证安全和安静的场合)。然后,保证四个不要:不要骂他;不要打他(棍棒教育永远是错误的);不要说教(孩子哭闹的时候说教也听不进去);不要走开(孩子哭闹就是哭闹给父母看的,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冷漠处理)。这期间,不管孩子怎么哭闹折腾,都由着孩子,父母只需要安静地陪伴在身旁就好。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哭闹过后,也要给孩子关爱。李玫瑾教授举例说:“比如说,孩子哭累了,你给拿个热毛巾,给孩子擦把脸。”这样的训练,目的是什么呢?让孩子知道,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做法可以传达一种观念:父母爱你,所以理解和接纳你哭闹的情绪,但拒绝你哭闹的行为。把“哭闹”变成让孩子成长的机会聪明的父母,善于把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刻,变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教育机会。儿童教育专家王叙虹说:“我们需要看到孩子哭闹的需求,因势利导,把问题时刻变成孩子发展的机会。”比如,孩子闹着在超市买糖果,很多父母在意的是,怎么止住哭闹?到底要不要买糖果?但事实上,当下问题解决后,父母应该长远地看待这一件事情: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怎么办?她的建议是,孩子停止哭闹后,我们可以和孩子沟通,糖果吃多了对牙齿不好,我们该怎么吃糖果呢?三天吃一个?还是五天吃一个?利用这样的方式,把哭闹的时刻,变成和孩子一起发展的机会!以及,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比哭闹更有效的方式是沟通,制定规则会让生活更有序。我家儿子特别喜欢看电视,着迷起来,饭不吃觉不睡,一关掉电视,就撒泼打滚。我坚持了三回“克制任性训练”。每一回,他都哭闹得特别厉害,不是往我怀里撞,就是在地上翻滚,我克制住想揍他的怒气,安静地等在一旁:“没关系,你想哭多久哭多久。”最长的一回,他躺在地上哭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哭过之后,我抱着他说:“妈妈爱你,但电视看久了会伤害眼睛,所以每天只能看半小时。”前几回,他并不愿意听。第四回,我到时间就关掉电视,他没有哭,很清楚地说:“妈妈,半小时到了吗?可是那集动画片还没看完,我能看完吗?”我非常高兴他的转变,赶紧夸奖他,然后我们一起商量出了“从明天开始每天看2集动画片”的规则,虽然只比之前的半小时多了几分钟,孩子却可以开心地看完动画片了。那天,我很开心,孩子也一脸“我很棒”的自豪感。武志红说:“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当孩子发泄情绪哭闹时,父母要懂得正确分辨,适当干预;要引导孩子明白,可以哭闹发泄情绪,但永远不要用哭闹解决问题!——End——作者:Gloria,修辞学硕士,曾为国企高管,现为全职妈妈,八一八婚姻和爱情的真相,聊一聊育儿和育己的感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