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杯离别
蝉鸣声声的六月,人生列车驶离了一个名叫石咀的站台。
两年的农村生活,给了我许多不一样的认知和体验。原来季节更替的符号不仅是冰咖啡、碎花裙和红枫绿叶,金龟子和田间蜻蜓会提醒着盛夏的来临,在田畔的乡间步道晨跑,稻香会抚平内心的一切焦躁和烦恼。
农村工作和机关里大为不同,乡村也有着异于城市的别样魅力,多天的苦与乐,此刻均化作无尽的留恋与感激。
住在村委会办公室改造的宿舍,有时大清早就有村民来办事,开门让他们稍作休息,会和你连说好几个谢谢,只是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办完事离开的村民也会一步三回头地向你道谢,日常被这些朴实的情义打动着。
农村的生活节奏虽慢,集中力量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也是热火朝天。我所在的村工作体量大、人员配置少,核算年度收入那段时间除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10个村民小组的组长也前来支援。两个年纪较大的组长戴着老花眼镜,笨拙又认真的按着计算器加减乘除,从早到晚,不聊天不打岔,那股认真劲,叫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年底考核攻坚时,从早上睁眼就开始干活,好几次包村领导也陪着熬到凌晨,党总支书记叫来煮饭的大姐为大家炸洋芋“加餐”,没有什么稀奇的佐料,却叫人一直怀念。
入户是熟悉民情村情,与老百姓建立感情最好的方式,在入户工作中接触到的农户,也不断修正着我的人生观。记得一对有2个孩子的小夫妻,刚盖起新房还欠着贷款,男方就患肾衰竭开始了漫长治疗,女方独自在县城打工赚取育儿费和丈夫的治疗费,还要偿还欠款,几重压力,不堪重负;一户生病的单亲妈妈独自抚养3个学龄儿童,只能靠几亩土地艰辛度日;还有妻子去世后独自养几个孩子的患病老倌,丈夫瘫痪后一人操劳全家生计的妇女……他们面临的巨大困难超乎我想象,但他们又拥有着最顽强的生活精神。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我们通过增加低保和临时救助等方式进行帮扶,每次入户,都鼓励他们不要放弃。
一直以为自己平稳的生活是努力得来的结果,才发现原来人生并不是意志坚定就能万事如意,有些人一辈子走在崎岖不平的砂石路上,有些人拼了命地向前跑,最后却遇上断崖。
若我们能拥有健康的生命,能实现一小部分理想,已是生活的“幸运儿”,应该倍加珍惜当下,倍加用力的去生活,再用自己的能量,去帮助那些泥沼里无能为力的人。
临走那日,心中五味杂陈,没能向共事的村干部表达更多感谢,回单位上班已一周有余,脑海中的回忆仍如细雨淅淅沥沥。
农村家里养的狼狗十分凶狠,听到动静隔着门就开始狂吠,门缝下隐约露出的利爪狂躁地挠着土地,好像下一秒这扇门就会被它砸开,直叫人心惊肉跳,每次和堃哥一起入户,他总是挡在我前面先把恶狗吓退,再领着我进农户家去,跟他一起出门总是特别安心。
我性格马虎、急躁,村委会副主任冯师是个业务精湛、耐心细致的人,有不懂的概念、指标,都是他解释给我听,我做不到位的工作,都是他在帮助我完善。记得在一次普查数据统计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统计表,冯师一顿操作公式设定,让我们得以事半功倍。
还有村支书长才书记,驻村两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在村庄发展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面临许多复杂的群众工作,老百姓不理解,就会把村干部当做出气筒,但对长才书记来说,好像再多的辛酸都浇不灭他的热情。
即便被群众误解、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当群众有难,他总第一时间冲去帮助解决,谁家突发困难,或是村里考出了大学生,他总想方设给予帮助。不论群众如何对待自己,都以一腔热血回报群众,这样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动容,也深受感染。
虽是来驻村帮扶,但回想起来,我所收获的、得到的,却是更多。我在这里体验了未曾有过的生活,在经历中审视了曾经,思考了未来。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旅程,无论走向何方,正是这一路上的美妙际遇,充实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了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力量。
谨以此文对石咀村的各位真诚致谢,祝愿娜姑镇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在下一个人生站台欢喜重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