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用的兴趣,你会支持吗

什么是“无用”的兴趣?在“用成绩说话”的大环境里,对考试、升学无益的就是“无用”的,钢琴、画画、篮球、冰球等则属于“有用”的兴趣。在当今的社会里,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的家长不在少数。所以,父母在给孩子报课外班的时候,并不考虑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或者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当然,父母会认为,这是对孩子“有用”的。蒙台梭利是教育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在她的系列著作《发现孩子》这本书中,她认为,在成人的严格控制下,孩子的大部分需求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孩子的需求除了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只有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了,孩子以后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无法脱离大环境,也没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也给孩子报了“有用”的课外班。但是,我也支持孩子做“无用之事”。家有一男宝,今年一年级,从四岁起,他便爱上了昆虫,属于完全自发型。春暖花开的季节,就是他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每年的3月到10月是他的“采集季”,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抓各种虫子回来,家里就成了“昆虫展览馆”。对待蝴蝶、蜻蜓这样“特殊的客人”,我们以散养的方式对待,让它们在家自由活动。6月份,我家的纱窗上,一定会爬满“知了”,我会和他一起欣赏“金蝉脱壳”的全过程。虫子好像是女人的天敌,很多妈妈都接受不了,我硬是学会了“与虫为友”。家里还特意购置了展架,以便展示和观察抓回来的这些“小可爱”们。除了采集,我还会带他参加各种昆虫科普讲座,为什么我要支持他这些“无用”的兴趣呢?因为,我看到了孩子的两个执着。01前面说过,孩子从四岁开始,每年夏天,他的“标配”就是一把抄子和一堆采集盒。过了采集季,他就尝试制作标本。他不喜欢拓展或是室内儿童城那种人工搭建的设施,而是陶醉于大自然中,四年如一日。02我们第一次和老师进山采集。那一次,我们将近爬了五个多小时的山,也是孩子第一次“长途跋涉”。三个多小时后,老师开始问他:“小鬼,累不累?”他说不累。再到后来,他就改口说:“累了我也能坚持!”虽然那是他喜欢做的事情,可是,六岁多的孩子,第一次徒步那么久,午饭只吃了半个汉堡,全程没有喊过一次“累”,让我这个当妈的自叹不如。我为他骄傲,也感动于他的执着。他的付出,终有收获。我们抓了很多不同颜色的金龟子回来。孩子爱不释手地捧着这些色彩斑斓的虫子,绿色的,金属紫色的,金属棕色的,还有红色的……现在的孩子,奔走于各种辅导班之间,根本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孩子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可以坚持去做,我想,即使“无用”,我也一定支持。更何况,现在的孩子能在大自然中成长,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情啊!庄子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演员陈道明也曾写下《做点无用之事儿》,劝你做个无用之人。陈道明的女儿陈格,到国外留学时候喜欢上了名牌包包,对陈道明来说,给女儿买一个名牌包包,其实不在话下。但是,为了不让女儿养成追奢侈品的习惯,他便按着名牌包包的款式,做了一个一模一样地送给了女儿。他用行动告诉女儿,华丽的外在只是虚妄,只有内心丰富,充实,才能从根本上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每个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每个家长也都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从小到大置身于这样的厚望中,父母给孩子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他们还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吗?他们做着许多世俗认为将来有用的事情,放弃了对生命的探索,对自己的真实。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太乏味了呢?其实,真正的快乐,都是无用的。而那些有用的,却常常让人负累和焦虑。所以,请尽可能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才是父母该真正给予孩子的,是孩子成长中最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7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