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不恋过往不负流年

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呢?

提笔前,我在心里这样问自己。

林清玄《不恋过往不负流年》

4月17日夜,我开始读林清玄的散文集《不恋过往不负流年》,直到五一放假前,已经读完两遍,并且做好了摘抄笔记。

今天5月10日,已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啊。

的确,近日我是又有一些放飞自我了。从五一假期归来后,时至今日,才慢慢地静下心来写一写这本书的读后感。

作者介绍:

林清玄,笔名秦情、淋漓、林大悲等,中国台湾省高雄人。

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二十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白雪少年》《在云上》。

林清玄

在《开讲啦》栏目中,有人提问:到底什么是散文呢?

林清玄说:当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是什么都写,我也写诗,也写小说,也写散文,也写评论,也写剧本啊,什么都写,但是慢慢慢慢,写到三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就放弃了其他的文类,只写散文。

为什么呢?

因为写这些东西跟你的本质,跟你的思考方式有关系。

写诗的人要善于用意象来思考,最好的诗是每一行都有一个意象,都有一个画面,这是最好的诗。

如果写小说,你要善于做逻辑思考,从这个点到那个点。

比如读《红楼梦》,你可以列出多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他们的逻辑有什么关联性,这个是小说的思考方式。

散文就是介于诗和小说之间。你要取一部分的逻辑思考,还有一部分的意象思考,然后加上抒情的那种情怀,把他们三个综合起来,这样就是散文的特质。

所以,如果你的散文写得不好看,表示意象不够鲜明;如果你的散文说明力不够,表示那个逻辑性不够;第三个,如果你的散文不感人,那就是里面那个浪漫的情怀不够。

如果你掌握了这三个要点,就可以写出非常好的散文。

读林清玄的散文,是一种在娓娓道来中放松地去享受极致之美,在淡淡的诗意中让人身心沉醉的过程,而回味起来却又总是还让我觉得有种浪漫的情怀。

林清玄《不恋过往不负流年》

读《不恋过往不负流年》序言:保持活力,充满热能

如果你习惯于清晨在林间散步,时常发现散落在林间地上昆虫的尸体时,有飞蛾,金龟子,甚至还有蝙蝠,你会作何感想呢?我猜想,更多的人应该只是轻叹几声,可怜地看了几眼尸体,就走开了吧。

“生命是如此短暂脆弱,经过一场火祭就结束了。”

然而林清玄却不止是叹息,“这样猛烈的扑火,甚至丧失生命,既没有奖赏,又没有欢乐,为什么他们要这样世世代代的扑火呢?”

林清玄由此产生了疑惑。

在文章中,打扫卫生的热心老人十分感慨地说:“飞舞于林间的蝙蝠时时刻刻都在避免撞树,却偶尔会不小心撞树,同样在林间飞舞的彩娥却一再去扑火,直到丧命为止。眼盲的蝙蝠是多么小心翼翼,眼明的飞蛾又是多么的肆无忌惮呀!”

“如果蝙蝠眼亮一些,飞蛾眼盲一些,那该有多好!”

……

然而由此,林清玄又联想到了人。

“生活在天地间的人,幸而不是蝙蝠,也不是飞蛾,但也免不了有撞树的盲点与扑火的执着,总是要经过很多次的碰撞与燃烧,才能睁开眼睛、小心戒慎。我们思考蝙蝠撞树和飞蛾扑火的道理,才会发现那些在撞树和扑火的人是多么可悯。”

感叹之余,林清玄又在文中娓娓道来:“到了山下,我坐在一个大石上休息,远望着环抱我的山林,觉得一个人要保有一些澄明与宽容的心情,来关照世间的现象才好。”

“这些年,我的心情也常常走到山下,走到飞扬着尘土的人间,那时我深信,一个人出离世间做自我的完成,还不如与人似的因缘一起完成;而世间的不公平、不公义的改革,与普度众生的思想,在精神上是呼应的。”

“也是怀抱着这种心情,我写下了这套书,这是其中一本,抒发了‘一个人活在世界,应该保持活力,充满热能与梦想,去触及了更高的巅峰。如果热情失去了,气球也就坠落了’的感怀。”

“下午喝茶的时候,看着春天里明媚的阳光,我还在想,如果蝙蝠和飞蛾都愿意在阳光下飞翔就好了。”

林清玄《不恋过往不负流年》

这本书中,正如后记中所言:林清玄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抒发了对生命的理解及感悟,构造了一个和谐优美的人文社会,带给读者无尽的哲学思考及生活感悟。

在他的散文中,世间万物都可以幻化成指尖的音符,或激荡、或低沉、或悠扬、或平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心灵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感悟。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交流——

我是

清浅眸兮,感谢大家的阅读。

更多“悦读”分享,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9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