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走自己的路,不和有问题的人纠缠
《庄子,秋水》篇里有这样一段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意思是不能和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受所住地方的限制;不能和夏虫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它受时节的限制,夏虫指只存活于夏季一个季节的虫子,比如:知了、蜻蜓、金龟子、天牛等,它们根本无法理解冬天的冰;不能和见识浅陋的人谈论“道”,因为他被自己所受的知识所束缚了。
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感觉我们常常在和“青蛙”谈论着大海的宽广,和“夏虫”谈论着冬天的美丽,我们总是想让“青蛙”和“夏虫”明白这个世界的美丽,试图说服它们改变自己的认知,甚至在争辩、纠缠的过程中让自己精疲力尽,痛苦不堪。
其实青蛙和夏虫并没有错,因为它们的生命里就没有大海和冰雪这些美丽的遇见,错的是我们的执念生出的愚蠢。
《庄子,逍遥游》里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意思是小智慧的人永远理解不了大智慧的人,寿命短的也理解不了寿命长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朝菌是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它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蝉在夏季末鸣叫,其寿命通常只有几天,它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因为它们的生命都很短暂。
说起长寿,人们都会用彭祖来做例子,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年。但相比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冥灵,冥灵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大椿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彭祖和这些长寿之树相比,不也是犹如朝菌和寒蝉吗?
人与人的认知层次不一样,对生命的体悟不一样,不和有问题的人纠缠是对生命最大的包容,也是对自己的温柔。
一位女科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因为人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思想认知为这位科学家忧虑:她为什么不找个男朋友?为什么还不结婚?为什么不生几个孩子等等,这就是小知不及大知,寒蝉不知春秋。
这位科学家不解释,因为她明白“夏虫不可语冰”,所以她简单而霸气的回应一句“我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因为她不和认知层次不同的人纠缠而浪费生命!
其实如果你的认知层次触摸不到比自己境界高的人,就不要去谈论怀疑他人的人生,也不要去和与自己认知层次不一样的人纠缠一些破事。不在一个频道的对话,永远是内耗自己。
不和有问题的人纠缠也是孔子的大智慧。
有一日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这时进来一个人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两人就一年是有三季还是四季争论不休,互不相让,一直到中午不消停,就去找老师孔子,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谁对谁错。
孔子回答到:“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人听后,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孔子说道:“一年是四季。”子贡一头雾水,孔子接着说道:“现在和刚才不同,刚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他也不明白的,跟你我一句话就讲明白了。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是这个故事既幽默又有很强的讽刺性。其蕴含着的道理我们都懂,那就是不要和有问题的人纠缠,不要在破事上内耗自己。生命有限,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对每一个生命给予最美的包容但不和其纠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