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寻龙记
Author
徐大卫
Editor
高文
字
20min
很多同学在面对秦展厅青铜龙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这家伙真的算是龙吗?
自我们小时候大家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国被称为“东方巨龙”,中国带有龙字的地名有不下处,好像我们天生就和这个神话动物绑定在了一起。明代末年的时候传教士把中国的龙直接翻译为了Dragon,但是实际上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什么是龙呢?我们需要在历史的记录中去找寻答案,宋《伊川语录》中轻描淡写了一句“龙只是兽,茆山华阳洞常有之”。这大体上应该是程颐自己不知所云了。
因为早在《庄子·天运》中孔子就将老子比作了龙“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这大概是我国文献对于龙的最早描绘,但不免旁人觉得太过玄妙难以捉摸。
之后不久的《管子·水地》中有了另一种说法“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虽然还不清楚龙具体是何面目,但生于水而遨游于天地,可大可小的特性一览无余。
再后来在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其大意为龙,鳞甲动物之王。能变暗,能变亮,能变细,能变大,能变短,能变长;春分时刻而登天,秋分时刻而潜渊。这些解释看似不断具体精进,但过于着眼于行为,而忽略了形象。真正的龙不是由定义而出的,它首先存在于艺术形象当中。
大家小时候听到龙的不同形象和其它动物相似的说法最早被记录在宋代的《尔雅翼》中引用的王符之言“龙,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但是如果大家用拼图的方法把相应的各部分放在一起时又会觉得太过呆板僵硬,毫无灵性。古今各大学者都认为龙应有其本,但其本为何分歧很大。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先对原始龙的形象作一界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锁定我们曾经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龙字。前有大头,后有卷曲成环形的短躯。可以大胆的说与之相同或者相近的都可以称之为龙。但是在考古发现中,我们找到的诸多“龙形”如果只按上述标准的话大体上是不符合,很多都是在我们今人夹杂了后世的眼光为其命名,要科学的证明它们是龙估计相当困难。
那有没有出土的龙形于甲骨文形象较为相近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山玉卷龙了。因其前端有一个被强化神话的大头在过去曾被认为是猪头,也有了它的另一个名字,玉猪龙。除了在辽宁,内蒙古,安徽凌家滩、湖北天门以及河南安阳都出土过类似的玉卷龙。如此大范围的发现一固定造型器物,很难想象没有与之联系的神话传说和现实生物做其基础。
在古代文献中早在黄帝时期就出现了有关于卷龙的记载,《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这其中的螾字有两种解释,一说螾指的就是蚯蚓,但根据《尔雅》《说文》中虫部记载解释为躯体盘旋卷曲的虫子。在加上《说文》中的另一段解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就将黄龙的最初形象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躯体盘旋卷曲的虫子。再对比其余记录与注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的地螾,地蝼所指应该就是现在说的蛴螬。它的造型正和红山玉卷龙相吻合。
古人怎么就盯上了一种虫子呢?孙机先生认为主要来自于两点,一是当时的人们贴近自然着眼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过程,这种成长蜕变的机制,由小到大的变化正是对于龙,能为大,能为小的特性;再者,当时人们对于蛴螬的感官与现在应该大不相同,《诗经·卫风·硕人》中“领如蝤蛴”一句就是用这种虫子比拟美人的脖子,这放到现在估计很难被人们接受了。也许在当时有关于蛴螬还有无数神秘美丽的传说故事,只不过大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我们只有通过这小小的玉卷龙感受它在当时非凡的地位了。
红山玉龙所在的位置在古代被称为夷玉,而后来被中原的华夏民族所接受,那么是什么原因创造了这样的形象呢?在大家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图腾说,后来又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图腾兼并说或者是综合图腾说,认为龙形象来自于多个部落的图腾综合而得来。其实图腾这一词语来自美洲印第安奥吉布瓦方言,印第安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但目前为止中国进行了如此多的新石器时期考古挖掘并没有找到一个氏族共同所拥有的图腾。我国古代主要是先祖崇拜和萨满崇拜,所以这种说法应该是不正确的。
孙机先生大胆的提出,龙是一种代表升腾变化的吉祥物,它既有弹性又有韧性,将所有的华美集为一身,为泱泱中华所有民族所共同拥有。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卷体的龙才是真正原始龙纹。在《周易通义》中记录“曲龙吉,直龙凶。曲龙是正常的,直龙则反常”这里的曲龙就是我们说的卷龙。那么这种卷龙是怎么变成我们现在看到样子呢?
到夏代,山西陶寺遗址开始出现绘有满身鳞片接近蛇形的卷龙。这应该是最早出现的鳞片形象,开始与昆虫出现明显的区别。夏商时期的龙大多开始被视为蛇类即“鳞虫之长”。
除了鳞片以外,玉卷龙上也是没有明确的角的。但是到了凌家滩和陶寺遗址就都有了角,商代时期将这一部分更加强化出现了瓶形和螺形的角。并且在这一时期龙足也开始逐渐成型。安阳龙纹石磬上的花纹就显示出后世龙的各个基本特征初步齐备。
今天就暂时到这了,大家可以一起思考一下中国的龙有翅膀吗,或者曾经有过吗?和西方龙的翅膀一样吗?下一期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问题并继续追寻周秦汉时期龙形的发展变化。
文物+让货币飞
文物+铲屎那些事儿——唐代猫篇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