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就可以说话不算话吗这个女孩的质问,让
最近发现一档很好看的家庭教育纪实类节目《放学后》。
短短24分钟的节目中,每一期都要披露一个当今中国家庭存在的问题,然后专家献策,提出参考意见。
迄今为止,有讨论父母专制正确与否,有反映孩子不听话爱顶嘴,还有阐述赏识教育重要性......
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因为父母说话不算话公然叫板的小女孩——
01
大人就可以不守诺言吗?
爸爸临时给女儿安排书法作业,女儿问,写多久?
爸爸说,写好为止。
写得差不多的时候,爸爸不满意,出格了,重写!
女儿不乐意,明明说写好为止,我已经写得很好了。又找来妈妈,看自己写的“1”是否出格,妈妈说没有。
没有出格就不用重写,女儿正得意呢,妈妈又改口了,全部重写!
小女孩委屈极了:
“他答应我了的,写好为止,而且我也没有出格。长辈就可以不守诺言吗?”
妈妈说:
“不是不守诺言,你要多练习才能写得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女儿坚决就是不肯重写,爸爸妈妈则认为孩子态度有问题,双方谁也不肯低头,只好暂时休息。
镜头给到女孩的时候,她说:
“我们老师说了,大人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勇敢指出来。爸爸明明说的是写好为止,那我写好了,就没有重写的必要。大人也要说话算数。”
女孩思路清晰,并非是在犟嘴发脾气,确实是爸爸妈妈出尔反尔在先,而且,当下社会,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02
言而无信,是大部分父母都在踩的坑
去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以及儿童家庭教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在对全国31个省,近20万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后,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份《全国家庭教育观察报告》。
报告显示,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中,排第一名的就是“答应孩子的事情做不到”。
显然,言而无信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父母身上的显著标签,而且,这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为了逗孩子玩——
“把这个魔方转出,爸爸就给你块钱!”
为了安抚孩子——
“乖乖听话,妈妈忙完就带你出去玩。”
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期末考到班级前十,就给你买一只想要的玩具!”
大人们轻飘飘地扔下一句话,可能转过去就忘了。
孩子却会当真,他们为了允诺的奖励,铆足了劲儿往前冲,好不容易完成目标,却被告知“我逗你玩呢”、“做的还不够好”、“说不行就是不行”、“下次吧”......
在父母看来,这种行为根本上升不到道德层面,就是哄哄孩子,没必要太认真。
事实上呢?父母一次次的说话不算话,是对亲子关系最不负责任的挥霍。
03
出尔反尔,最后伤害的还是孩子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一个片段:
小雨捡了一只受伤的小鸭子,托付给妈妈刘梅照顾,结果,粗心的刘梅出门忘了关门,小鸭子溜走了。
小雨哭闹着不肯睡觉,刘梅为了安抚儿子,拍着胸脯保证,妈妈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
第二天,刘梅去市场买了一只,假装找到了,小雨摇头,我的小鸭子翅膀是褐色的。
刘梅又换了一只翅膀同样是褐色的,小雨见妈妈真的找回来自己小鸭子,开心地亲了妈妈一口,结果没过多久,他哭着跑出来:
“妈妈你骗人!我的鸭子翅膀是我拿彩笔画上去的,一洗就掉!”
“骗子!我再也不相信你了!呜呜呜呜呜......”
说完,他把门一摔,回房间继续哭去了。
刘梅以为只要给儿子找只小鸭子就行,殊不知,答应了却做不到,伤害的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而这种信任是有度的,一而再再而三,挥霍完毕,孩子也就再也不愿意相信父母了。
严重一点的,还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
如果自己最亲近的人都靠不住,这是世界还有谁值得信任?
甚至,长期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会变成一个说谎成性、极度不负责的人。
相反,那些说到做到,敢于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的父母,更容易收获孩子的爱。
04
言出必行,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贵州,二年级的小男孩期中没考好,只拿了70分。
妈妈说,期末要是在90分以上,就给儿子买一辆自行车。
成绩出来以后,男孩不仅考到了90分以上,还拿到了奖状,回家的路上洋洋得意,被网友戏称“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男孩回家以后,等着的应该是一盆冷水:什么?自行车?没有!
但是,别人家的妈妈还是很有爱的,孩子回来后,当场就带着去买了自行车。
男孩说:
“有这样的妈妈真的太好了!谢谢你们这样爱我!我今后也要好好学习!”
妈妈倒觉得这只不过是个平常操作: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孩子以后才会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言传身教的力量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相信,有这样一个言出必行的妈妈,男孩以后一定不会很差。
05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信守诺言
言必信,行必果。
这是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传统美德,也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所以,在跟孩子承诺时,一定要注意这4点——
●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
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懂个什么,再说,一家人,说话不算话又怎么了,还能结仇?
孩子什么都懂!
你要是不尊重他,想糊弄就糊弄,多经历几次,你试试看孩子还愿不愿意相信你。
●做不到的事情别轻易承诺
《放学后》里面有位妈妈,答应女儿周末回来,结果再次失约。
妈妈说:“我下次一定回来!”
女儿对着手机咆哮:“你每次都这样说!上次,上上次,上上上上次......”
妈妈解释:“我也不想,真的是工作忙,走不开。”
“做不到的事情你为什么要不答应我?”
“我不答应你就一直哭一直哭,不让我走啊。”
最后,女儿把手机一扔,伤心地哭去了。
妈妈说,我们家媛媛,就是要娇惯了,脾气不太好。
主持人金龟子反驳,不是脾气不好,孩子太想让你陪了,你又一次一次失约,她才会这么生气。
古人说,一诺千金。做不到,就别轻易说出来,平白削弱了诺言的力量,也让孩子伤心。
●随口答应的事情也要兑现
李开复在提到自己的父亲是讲了一件小事:
父亲有一次跟儿子开玩笑,出了一道自以为很难的数学题,并允诺,如果做得出来,就把自己的随身钢笔送给他。
那个年代,钢笔是很贵重的,父亲也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儿子真的解了出来,父亲也如约把钢笔给了他。
因为这件事情,李开复一生都拿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标杆。
●没完成承诺时及时解释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有时候,父母确实是没有办法才失约。
那么,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一定要跟孩子及时解释清楚,告诉他,对不起,失信并非自己的本意。
跟孩子讲清楚,他们就算失望也会体谅,而且,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被尊重,有利于保护亲子之间的信任。
永远不要低估语言的力量,尤其是在对孩子讲话的时候。
也不要辜负孩子的真心,把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当成欺骗他们的资本。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个言而有信的父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