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爱回忆过去,是对现实不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www.pfzhiliao.com/傍晚时分,母亲背着我去了镇上的二门诊。7岁或者8岁吧,因为放学路上脚趾卡在自行车后轮,右脚大拇指和二拇指中间那段血肉模糊,医生用酒精纱布消毒后,用针缝合起来。我嚎啕大哭,母亲在一旁握着我的手。缝针结束,还得挂点滴消炎。此时天色已晚,我在一番疼痛后昏昏欲睡。母亲问我想吃什么,我迷迷糊糊中告诉她,想吃苹果和梨。待我醒来时,母亲一人呆呆坐在身旁。而我躺着挂点滴的椅子扶手处却多了两样东西,硕大的红苹果和雪梨。见我醒了,母亲随手将梨递给了我,接过时我的小手甚至捧不住,笨拙地夹在胸口低头“咔擦”一声,汁水顺着嘴角延伸到下巴滴落在衣服上,当然是连着皮一起吃掉,是甜到心里甜到记忆深处的回甘。儿时水果并非寻常物,要吃它们除非走亲访友的节假日或者自己生病当下。而我自小就身子骨倍棒,记忆中唯有这次享受到了病号福利——吃任何自己想吃的东西。那种感觉就像一种期盼,或者时隔许久不见的重逢,更加珍惜,所以仍能回忆起汁水充盈口腔的那股清润。突然涌起这幕镜头,是因为昨天看伊萨克·迪内森的一篇采访,她讲到自己儿时生活,引发了我对自己过去乃至现在生活的一种思考。“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丢失了一些珍贵的事物。我们那时的孩子活得很不一样,即使住大房子,你也没什么玩具。现代的机械玩具,自带动力,我们那时基本不存在。我们只有很简单的玩具,而且得自己琢磨怎么玩。我对提线木偶的喜爱就来源于此,我还试着自己动手写剧本。你当然也可以直接买一只木马,但我们更喜欢自己去树林里找来枝条,用绳子捆绑连接起来,用想象力把它变成布西发拉斯和伯加索斯。现在的小孩,从出生开始就满足于做个袖手旁观的人,而我们习惯做创造者。现在的年轻人不再熟悉材料,也很少使用,所有的东西都是机械的、城市化的,孩子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不亲近燃烧的火、鲜活的流水和土壤……”那伊萨克·迪内森所谓的年轻人丢失的珍贵事物是什么呢,由我的那段苹果与梨的记忆解释,是一种延迟满足心理。而与之相反,现在大家都太注重即刻满足,吃饭、恋爱以及“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哪一个不是膝跳反射式的快乐。大人们如此,小朋友更是如此,家里堆满各个购物平台以及超市转运而来的玩具,爱玩车的便全是各类卡车、垃圾车、校车、翻斗车,爱超级飞侠的当然是型号各异的乐迪、小爱之流,爱奥特曼的必然是挥动着手臂的不同衍生物。我观察过,小朋友拆玩具包装的神情便如同大人拆快递包裹,那种期待仅仅能维持短暂片刻,此后的玩具们便成为接受灰尘的家庭垃圾,等待着家中母亲在一次次咒骂中被收拾进收纳盒。看动画片呢,更是无止无尽,打卡IPAD,一集连一集可以看到昏天暗地没有结束。想想我们小时候看动画片,非得等到下午放学后的那一刻,熬过金龟子、董浩叔叔他们唠叨完之后才能看完弥足珍贵的一集,碰到停电日子,错过便是错过,不能暂停更不能重播。至于玩具,不得不如伊萨克·迪内森一般自制。更多时候是闰土带迅哥儿玩的雪地里支大竹匾补鸟之类的玩意儿。小学一年级时有位同桌,我极羡慕他做的弹弓。每逢课间休息时间,他便拿出一块几近破损砂布打磨弹弓Y字部位,抹掉杨树叉的毛须和小结节。至于弹弓的橡皮筋,他告诉我,是从修理自行车的老爹爹那里软毛硬泡来的废旧自行车内胎。他学着抗战片里红军样子,把弹弓别着腰间,成为我们羡慕的对象。我们的玩具大都与自然相关联,不是枯燥的机械产品。又比如江汉平原长大的80、90后夏天最爱的钓虾子,从钓竿到虾饵,无一不是自给自足。钓竿,麻杆最佳,胜在笔直,杨树枝次之,毕竟随处可见;绳子呢,翻开母亲房间的抽屉,随便是毛线球还是纳鞋底的粗制线,偷偷捯饬几米长也不算做坏事;虾饵最简单,阴凉潮湿地的砖头瓦块,翻开一块全是蜿蜒蠕动的蚯蚓,灰红颜色,抓着手里黏糊糊又滑溜溜,三下五除二扎在绳子上,剩下的就是等待小龙虾上钩的乐趣了。最欣欣然向往之的必定是一只捕捞网,废弃钢丝常见,网却不易寻得,某次母亲外出吃喜酒带回家三个用网兜装的肉圆子回家,我如获至宝,赶紧取出肉圆子,将网兜带到河边做了一个捕捞网。可惜网兜子质量不佳,被虾钳夹了三两下便破出大洞,悻悻了好久。“我们那时活得很不一样。”沉浸在记忆中的我,转眼二十多年光阴逝去,也轮到我和伊萨克·迪内森说出一样的句式。我们一边沉溺于即刻享受不可自拔,一边又总是爱回忆过去,到底是少了那份主动“延迟满足”的自制力。《少有人走的路》里在提到延迟满足时,讲到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你是选择即刻享受还是延迟满足?实验者在每名儿童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并清楚地告诉孩子:如果能坚持15分钟不碰棉花糖,那么最后将被额外奖励一块棉花糖;但如果在15分钟内没坚持住,吃掉了棉花糖,就不会有额外奖励。实验开始以后,所有人离开房间,只有一台隐藏的摄像机记录房间内发生的一切。有的孩子在实验者离开房间的瞬间就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则尝试通过遮眼睛、踢桌子等动作转移注意力;有的孩子凑上去闻闻味道,舔一下,或是在棉花糖边缘咬一小口,希望不会被发现……总之,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尽相同。实验结果显示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能够按照既定规则坚持15分钟获得最后的奖励。几年后,实验者对参与实验的儿童进行回访,发现当初能够忍耐15分钟的孩子普遍都有不俗的表现——或者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或者具备较强的承压能力,或者有较好的社交协作能力……总之,较强的自制力让他们在生活中有了杰出的表现。《少有人走的路》将“棉花糖实验”解释为,“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或许很难,谁又能处在一个被时代推着前行的波浪中逆流而上。不知是意识雷达作用,还是吸引力法则,最近所读书本中不断出现着现代文明与传统的撕裂感,伊萨克·迪内森更直接,她说,“这也许是一些事情的终结,一种文明的终结。”◆◆◆高兴时,跑一场,痛苦时,跑一场;在大风中跑过,在细雨中跑过,从天微亮到朝阳初升,从迷茫到坦荡,这是一段未完的旅程。△金恩珠
上一篇文章: 金龟子与王宁,庆祝结婚30周年,央视 下一篇文章: 教授徐强,科技扮靓上饶马家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