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趣话在黄县,青筋儿原来是种鸟
龙口,历史悠久,古风浓郁,既尝风气之先,又袭千年古韵。世代相承的方言,珍存了先祖的遗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循着方言这个时光隧道,回溯久远的世界,探寻祖先的生活,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根脉。《龙口趣话》,说古谈今,方言俚语,世道大千,诚征稿源,欢迎献作。
各位小伙伴们
在我们大龙口
除了新鲜的海鲜
清新的空气
另外感受到“黄县话”的魅力了吗?
具有地方特色的
方言
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黄县话小段子
青筋儿
老家村后的山脚下,有一棵巨大的白杨树拔地而起,突兀地刺向天空。树冠层的枝杈间,有一个鸦鹊(在黄县话里,“鹊”轻声变韵,“uo”读作“ou”“葡萄”“知道”也是这样读的)窝,从我记事起这个鸦鹊窝就存在了,经过不断的修缮与新建,体量很大,如果把这个鸦鹊窝捅下来,肯定能做好几顿饭。那年春天,两只鸦鹊照例衔来树枝,修修补补,预备孵蛋。不知从哪飞来两只鸟,要把鸦鹊赶走。这两只鸟背部暗蓝灰色,腹部发白,有暗色竖纹,翅膀又窄又尖,像镰刀一样。只见它们鼓动几下翅膀,在空中滑翔几圈,瞅准机会收拢翅膀,一掠而下,像一道青色闪电,动作快速而敏捷。鸦鹊也不是个善茬儿,它虽然飞行的速度不快,但翅膀宽短,机动灵活,翻转着在空中和那两只鸟纠缠在一起,打了好久也分不出胜负。最奇葩的一幕出现了,两只鸦鹊竟然把鸦鹊窝划出一半给那两只鸟,两对鸟井水不犯河水,觅食,孵蛋,养育后代,互不打扰。这是强者之间的妥协,我想要是鸟类学家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惊掉下巴的。村里只有一位老人认识这两只鸟,说这是“青筋儿”“青”是指其羽色,“筋”恐怕是形容其动作矫捷,用黄县话说就是“筋挣”“挂筋”“带筋”,打麦儿时节出现的麦吱儿,就因其身体短小、身手敏捷而被称为“筋筋挣儿”。
离开老家后再也没看到过“青筋儿”,这些年也一直搞不清它的学名。前段时间,我工作的海边竟然飞来两只“青筋儿”,巢于高树之上,只要周围的鸽群起飞,它们就过来围追堵截。通过查找资料和到百度贴吧向人请教,我可以确定,“青筋儿”就是燕隼,有的地方称其为青条子、青尖,叫法和我老家那儿相似。它是隼形目隼科鸟类,主要以麻雀、山雀等雀形目小鸟为食,偶尔捕捉蝙蝠,更大量地捕食蜻蜓、蟋蟀、蝗虫、天牛、金龟子等昆虫,故又称“蚂蚱鹰”。我曾救过一只红脚隼,也被称为“蚂蚱鹰”,二者同是以捕食对象命名的,属于同名异物。燕隼飞行速度极快,甚至能捕捉飞行中的燕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吧——隼中之燕。西晋潘岳《秋兴赋》:“野有归燕,隰(xí)有翔隼。”写的就是燕隼,“隰”为野外低湿的地方,蚊虫滋生,燕子到这里来捕食,燕隼到这里来捉燕子。燕隼很少自己做巢,经常抢占鸦鹊做好的巢。不过抢了半天没把鸦鹊赶走,只能和鸦鹊共居一巢,也算是比较狗血的吧。其实不光燕隼,野外观察中,红隼、红脚隼、灰背隼也经常抢占鸦鹊的巢。
不过说好的鸠占鹊巢呢?怎么变成隼占鹊巢了?原来古代尚没有建立科学的生物分类体系,古人所说的鸠至少有五种:祝鸠、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指的是鸽形目鸠鸽科的鸟类,如斑鸠之类;鸠指的是鹃形目杜鹃科的布谷;爽鸠指的是隼形目的鹰隼;雎鸠指的是一种雌雄情意专一的水鸟,又,《尔雅·释鱼》:“雎鸠,王雎。”郭璞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边食鱼。”则“雎鸠”指的是隼形目鹗科鸟类。鸦鹊体健好斗,擅打群仗,属于鸟类中的小混混,它不欺负斑鸠就不错了,斑鸠怎么敢来抢占它的巢。布谷是寄巢性鸟类,都是请人代养后代,连孩子都不要了,还要巢干什么?水鸟及鹗离不开水,也不可能抢占鹊巢。所以“鸠占鹊巢”之“鸠”,指的就是鹰隼之类的猛禽,它们擅长捕猎,却不擅营造,又有足够的武力驱离鸦鹊,且鸦鹊窝多建在高处,这对喜欢登高望远的鹰隼也是极为适合的。
燕隼现已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南某大学生掏鸟案”,案主就是掏了十六只燕隼的幼鸟,最终获刑十年半。看来对燕隼们也要保持距离,“敬而远之”才好。
作者:王东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