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及历史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说到人类的起源,不得不说一下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总共有三种理论。

一是神造论。我说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传说。西方有上帝,亚当夏娃,诺叶方舟说。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古中国神话,古希腊神话,古印度神话,古埃及神话,北欧神话,古罗马神话,以上6大类是目前流传度较大的几类神话体系,当然还有很多没有形成系统的神话。例如玛雅神话,波斯神话,凯尔特神话等。在这里不一以列举了。当然现在可以证明都只是神话而已。

盘古开天地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二是宇宙生命论,也称生命外来论。这一假说提倡“一切生命来自宇宙”的观点,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飞来”。这一假说认为,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种”可以随着陨石或其他途径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为最初的生命起点。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已发现的星球上,自然状况下是没有保存生命的条件的,因为没有氧气,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又充满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等,因此任何“生命胚体”是不可能保存的。这个假说实际上把生命起源的问题推到了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去了,同时这个假说对于“宇宙中的生命又是怎样起源”的问题,仍是无法解释的。

三是化学起源说。这一说法是被很多学者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生命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过程应当从宇宙形成之初、通过所谓的“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谈起。

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论”(TheBigBangTheory)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GeorgesLematre)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伽莫夫。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上世纪末,对Ia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因为宇宙可能大部分由暗能量组成。

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开始时:约亿年前,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称为奇点。空间和时间诞生于某种超时空——部分宇宙学家称之为量子真空(假真空),其充满着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相符的量子能量扰动。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在46亿年前形成了。因此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接着,冰冷的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引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热能,致使温度升高,加上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发生增温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状态。高温的地球在旋转过程中使其中的物质发生分异,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为地核,较轻的物质构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出现了圈层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大约在38亿年前出现原始地壳,这个时间与多数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龄一致。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地球上最早生命形式诞生

地球诞生时的面貌和现在不同,包围在地球外表的水汽虽已凝结成液态性的水——海洋,但温度还是很高,那时具有活动力的火山遍布地表,不时喷出火山灰和岩浆,大气很稀薄,氢、一氧化碳等,各种气体于空中形成一朵朵的卷云,氧气很少,因无充足的大气层掩蔽,整个地球曝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之下。此时云端的电离子不断引起风暴,而交加的雷电不时侵袭陆地。

生命的起源

遗传物质出现

几百年过去,这些物质越聚越多分子间互相影响,而形成更复杂的混合物,在这其间来自外太空的陨石也可能带来一些元素参与变化,RNA在生命最初的进化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RNA比DNA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化学催化剂。因此这就意味着RNA构成的生命比DNA生命更容易出现。DNA有两项特质:第一,它能通过转录产生mRNA,而mRNA则能够翻译出蛋白质,第二,它能自行复制,DNA这两项特质也是细菌类的有机生物的基本特质。

而细菌是生命界最简单的生命体,也是目前可以找到最古老的化石。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据最新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淡水池塘,而不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深海热源附近。据报道,圣克鲁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淡水比咸水更有可能孕育生命。他们说:“尽管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海洋生物的,但生命实际上起源于淡水池塘”。科学家们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能自我复制蛋白质——后来发现为DNA——被一种叫泡的薄膜围绕。阿佩尔与他的同事合作,已经能够使用早期地球的物质成分在淡水的条件下制造出这种泡,而在咸水的环境下却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报道说,研究结果对海洋起源学说提出了质疑,但与达尔文的理论类似。一个世纪以前,达尔文在他的个人书信中曾经猜想,生命起源于“富含氨和磷的有机盐、光、热、电等相关物质的小池塘中。”

生命进化历程

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进化历程: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可以看出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类和被子植物.

地球生物进化史20步

1.约45亿年前,地球诞生。2.约44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水。3.约40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已知生命形式,如现在的原核微生物——古菌。4.约40—35亿年前,地球出现了单细胞生物,如现在的草履虫。5.约38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氧气。6.约35—22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拥有光合作用的生物,如现在的蓝藻。7.约22—16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真核生物,如现在的蘑菇。8.约16—5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多细胞生命体,如现在的秀丽隐杆线虫。9.约12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进行有性繁殖的生物,如现在的金龟子。10.约8.5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植物,如现在的松树。11.约5.41亿年前,由于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出现了地球如今大多数动物的祖先,如现在的欧巴宾海蝎。12.约5.41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如现在的螃蟹与蜗牛。13.约4.7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胚胎植物(陆地植物),植物第一次脱离海洋登陆了陆地生长,如现在的蕨。14.约3.67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四肢动物,如现在的青蛙。15.约2.43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恐龙。16.约2.27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如穿山甲。17.约2.02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开花植物,如蒲公英。18.约1.21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鸟类,如现在的红冠蕉鹃。19.约万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如现在的指猴。20.约—0万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类人猿出现,如现在的大猩猩。

人类生命形成后,多数科学家都同意人类祖先源于非洲的观点,但对于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之后的发展过程却持有不同意见。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种人类进化的新观点,认为人类曾经三次走出非洲。

科学界一般认为,大约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直立人就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开始从非洲向世界各地扩张。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有人提出,直立人离开非洲后,现代人就在世界不同地区兴起。但也有人认为,约在5万年前又有一批人走出非洲,完全取代了欧亚大陆的早期居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艾伦·坦普尔顿提出,也许上述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事实可能居于两者之间。后期的非洲移民对人类基因特征有很大影响,但他们是以通婚的形式实现的,而非以武力手段完全取代原来的居民。坦普尔顿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研究了世界不同地区居民的DNA序列,将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和线粒体上的10个区域的信息相结合,比较多个基因的差别,研究其变异过程。结论是直立人离开非洲之后,在40万至80万年前又有一次大规模非洲移民浪潮,第三次则发生在约10万年前。他还发现此后存在某种从亚洲回归非洲的趋向。一些科学家对坦普尔顿的意见表示支持。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他的染色体分析方法存在缺陷。有的考古学家说缺少与之相符的考古证据。

但是,另一重大发现,为人类走出非洲作了更好的解释,因为科学家发现一名希腊裔妇女和美国原住民有着同样的祖先,追溯出人类共同的祖先“夏娃”可能是非洲黑人!Discovery频道“真正的夏娃”特别节目追溯人类血缘的整个过程。世界的顶尖科学家,借由尖端科技研究,证明现今人类的部分粒线体DNA,都和15万年前一位非洲妇女相同,这名被称作“夏娃”的非洲妇女,并非当时惟一的女人,但是却拥有惟一存活的最成功的粒线体DNA。粒线体DNA提供了化学能,是决定身高与瞳孔颜色所不可或缺的遗传基因,透过最先进的DNA研究,部分科学家更大胆地颠覆了原先对人类全球迁徙的看法,认为全球人口的形成,是因为非洲祖先南进亚洲的结果。

人类从何而来?

人类进化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人类四个阶段。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远古时候,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

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猿类诞生

约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

约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猿,是人类和猿的起分支。)

万-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万年以前);埃及猿(Aegyptopithecus,万—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化石还有森林古猿,(万—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万-1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二者的分化发生在1万年-0万年前。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猩),古猿等.。约1万年前,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的湿润的树丛,猿类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它们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就注定了它们的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如大猩猩等。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大约万-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建立了奠基者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当对蛋白质和DNA差异的研究最终建立了一个分子钟后,研究发现表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分界点是在万-万年前(这些证据暗示黑猩猩是我们最近的亲戚),人科动物的历史从此开始。

南方古猿为了适应新环境,不得不开始双足行走,但是它们基本保持着树栖的习惯,南方古猿没有改变它们祖先的多数性状,比如个头较小,明显的性别二形性(雄性平均比雌性大50%),不大的脑,长臂和短腿。南方古猿很大程度上是草食动物,它的门牙比人类的门牙要大得多,而且臼齿也很大。

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

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

直立人

约20万到万年前,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直立人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叫做阿舍利文化。有证据表明直立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硕壮人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非洲直立人种系中最早的代表是壮人(万年前),它最像是直立人的亚种,正是这个非洲群体大概在万年前至万年前之间的某个时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约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在非洲发现的距今最近的直立人化石(大约万年前)已经表现出向着智人发展的趋势。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如今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智人

早期智人约3万到25万年前,旧石器中期起源于非洲,后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区扩张(除了美洲),这是人类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都属于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近东。就欧洲和近东而言,几乎可以肯定是从直立人的西部群体中产生出了尼安德特人,但是东亚、南亚和非洲的直立人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从大约25万年前至3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荣的时期,尼安德特人制造出更为高级的工具,叫做莫斯特文化。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过一段时间。随着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气候因素、文化不占优势、被智人屠杀)到底是什么还存在着争议,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在公元前46.5万年尼安德特人种系和智人种系分开。之后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晚期智人约1万到5万年前,也就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即属于晚期智人)。约10万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据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领域,一般认为这群智人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于大约15万年前至20万年前。智人显然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群体。入侵西欧的智人叫做克罗马农人,他们的文化很发达,在拉斯考克斯岩洞和肖威岩洞里留下了著名的绘画。智人(克罗马农人)出现后,他们的工具明显更加高级,叫做奥瑞纳文化。非洲直立人与亚洲直立人大概分离了万年,就是这期间,非洲直立人获得了智人的特征。它们在5万年前至6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3万年前到达亚洲,1.2万年前(据记载)到达美洲,不过有一些证据证明,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定居美洲。这是人类第3次走出非洲。这时,艺术出现,能够人工取火.。母系氏族公社,旧石器晚期,也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白、黑、棕)蕴育形成的时期,这期间,猛犸和剑齿虎灭绝...

四大人种的出现

四大人种是以人类肤色将人分为四大人种。

最早的人种分类,是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坟墓的壁画,它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人类,将人类分为四种。第一,将埃及人涂以赤色;第二,亚洲人涂以黄色;第三,南方尼格罗人涂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涂以白色。成为今日将人类分成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的基础。

东亚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不同的人种虽然在肤色、眼色、发色、发型、头型、身高等特征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特征差异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又经长期隔离所形成的。

史前史和文明史。

史前史是没有历史记载的历史,指的是在人类有记载之前的漫长历史,主要存在于考古发现,从人类诞生,到有确切历史记载,都属于这段历史。

文明史是人类有确切记载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历史。

在史前史和文明史中间,是神话传说阶段,一般称为上古史。

文明史大致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

狭义的人类历史指的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

19世纪中叶前,人们都以为人类历史也就几千年。年,在德国尼安德特河谷地附近一个洞穴中发现古人类化石,即著名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当时,人们以尼人的时代把人类历史定为5万至10万年。以至于19世纪末,荷兰解剖学家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现距今80万年前的大名鼎鼎的爪哇人,因没有同时发现人造工具(石器),加上其脑容量远小于现代人,仅有毫升,而未被承认为人类。杜布瓦自己在年过世之前也认为他发现的是一种大长臂猿。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京猿人的发现,由于同时发现所制造的大量石器,发现用火的遗迹,从而大大地扩展了人类的历史,从原5万至10万年推至距今50万年前。20世纪40年代,由于北京猿人的确认,加上爪哇猿人新化石等的大量发现,人们承认与北京猿人同类的爪哇猿人属于人类,人类历史延至距今80万年前,年,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瓦伊峡谷(过去译为奥杜韦峡谷)发现距今万年前的石器,使人类历史的纪录再次延长。20世纪60年代,在东非埃塞俄比亚的奥莫诃谷和阿法低地发现距今万年前的石器。这是人类至今发现最早的石器,人类有多万年历史记录的说法,依据即在此处。

70年代,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黑猩猩、大猩猩等也会使用和制造简单的工具。这一发现,动摇了多年以来的人是“会制造工具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定义。经世界各国人类学家研究讨论,一致同意把人的定义改为“两足直立行走的高等灵长类动物”。这个修改,把原来不属于人类的南方古猿(俗称南猿)包括了进来,人类历史于是随之延至距今万年前,渐近万年。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记录了这个变化的结果(见第—、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又发现众多人类化石。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类化石是:至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低地发现地猿(为始祖亚种),距今万年前。年在同地又发现地猿的另一个更为古老的亚种(为祖先亚种),距今万至万年。年,在非洲肯尼亚的土根山区发现距今万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种),因为发现于千年之交的年,故俗称为千禧人。因此,人类的历史现已有万年记录了。上述一系列成果,在即将面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有着较为全面而系统的介绍。

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步骤可参考

《地球·生命——亿年的进化》这本书的章节,是年6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谷合稔。

第3章生命的诞生

1-1 生命诞生的艰难之路   1-2 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进化   1-3 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进化   1-4 全球冻结时期诞生的埃迪卡拉动物群   1-5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1-6 伯吉斯动物群和澄江动物群   1-7 生物的多样性及性的获得   2 生命的登陆运动   2-1 始于植物的登陆扩张   2-2 海生动物的登陆运动   2-3 两栖类动物的登场   2-4 昆虫的出现   3 植物和动物的发展   3-1 从蕨类植物到裸子植物   3-2 被子植物与昆虫的繁荣   3-3 从两栖类动物到爬行类动物   3-4 哺乳类的登场

第4章 人类的诞生与进化

1 灵长类的繁荣   1-1 席卷森林的猿猴   1-2 从树上下来,走进热带大草原   1-3 类人猿与直立行走   1-4 从家族到集团――猿人的登场   2 从原人到早期智人,再走向世界   2-1 猿人到原人   2-2 从非洲走向世界   2-3 什么是早期智人   2-4 原人的下落   3 晚期智人的登场   3-1 非洲新生物种的诞生   3-2 使文化蓬勃发展的晚期智人   3-3 走向南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每天10分钟,跟小帅一起穿梭时空,了解曾经发生的人和事。

小帅决定从今天开始,讲正经的,不套路的历史,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