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思金榜山上怀旧茶

北京医院手足癣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3740.html

接新民同学通知,说到金榜山泡茶,我即刻应允了,随后竟有一种孩儿般的期待。登高泡茶已成我们厦门人一种很重要的休闲方式,以往泡茶大多是到万石岩,那儿有叫“茶人之家”的,“茶人之家”四个字还是王震老将军的手书。在万石岩泡茶,浸润在乌龙茶的袅袅茶香中,观远近奇石异岩,岩在树里,树在岩中,感觉很好的。特别是雨后聆听涧之飞泉,空谷鸟鸣,呼吸着略带青苔味的潮湿空气,心旷神怡。

然而多少回在山下的厦禾车道上来来去去,何不曾忙里偷闲,上山喝茶去?还是单枪匹马的,独斟独饮不成情趣?“喝茶当于屋瓦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三二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修个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周作人先生所言虽然陈旧,总是有些道理的,“屋瓦纸窗下”固然很好,“青山翠竹间”岂不更妙?我们今个儿十来人所求的是“得半日之闲”。

金榜山的方位极佳,与人来人往的文灶路口近在咫尺,距车水马龙的火车站也不过一箭之遥,斜斜的岔道一上,闹中取静,葱茏的林木就把都市的喧嚣暂时搁在了山脚,山腰有一巨岩,上面刻有朱熹的《金榜山记》,那字胖而方圆,稳当而精神,人如其字,当为谢澄光先生所书。一面石刻讲述着山呼海啸的久远、曲径通幽的过去……山与人,人与山,总有一种道不尽的情感,说不出的默契。而山与我们这一代人更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缘分,不过此山非彼山:瞧那仰躺的草、蹲着的灌木,还有三三两两登高而立的棕榈树都环绕着山岩“土著”,争相亮出自己定居鹭岛的“绿卡”和“户口”。

攀上一径两岩夹持的窄窄的石阶,我们一行陆陆续续来到了石刻之上的小山顶,山不高,却人人气喘吁吁。有道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可想当年万丈高山说上就上,何曾有过如此娇喘?岁月的流水无情地带走了我们青春的体魄,一去不回头矣。山上有一小楼,叫“迎仙楼”,所处极佳,四周绿草如茵,竹木环抱,晚春的日照刚有几分烘热,于是我们选定了在“迎仙楼”通风的厅堂内小聚,有人胡掐了一句“山上一泡茶,快活似神仙”,可我们是哪门子的“神仙”?

来喝茶的都是叫“老三届”的同学,传统的说法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生计的忙碌加上“上有老下有小”……超负荷的运转使我们个个疲惫不堪:头发早白,齿落背驼,机器内部总有某处老病新伤……反正一拨脚踏实地的老中年,从来不曾于云里雾里,甜酸苦辣尽在黄黄的脸上横七竖八地写着。寒暄了几句,问候了几声,就围着方桌亲切地坐靠着。

建解同学刚从安徽归来,携“黄山毛尖”一罐;亚狮同学也摸出一盒武夷“大红袍”;我原本以为肯定是清一色的“铁观音”,不料两位有心人一下令茶桌飘起了三种的茶香,新杰同学更是大动干戈,把柜台里的茶配一股脑堆满了整个桌面。于是老同学各取所需,我却一再变换,兴致勃勃,把三壶茶汤都一一细品。没有人或很少人是这么饮茶的,我似乎也从未这么喝过。其实无论是“毛尖”的鹅黄,“大红袍”的岩韵,还是“铁观音”的回甘,此刻都不是主要的,值得品味的是这人到中年的聚会,这悠悠的同学情,这一代人跌宕起伏的沧桑人生……

佳茗有约,把盏忆旧:话题的小船冲过了插队的急流,也漂出了下岗的浅湾,悄然“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有鸟弓、有刻纸、有连环画,有可以怡情的小赌:玻璃珠、柿子蒂、汽水盖、龙眼核……还有可以储藏的宝贝:香烟盒、“安阿飘”、糖果纸、邮票……。有的有性别差异:男的鹅毛管竹管枪女的跳皮筋丢沙包;有的是共同的游戏:“吃沙”、捉迷藏。好些人都曾有亲手制作玩具的经验:番石榴树杆削出的陀螺在风一样的飞转中会发出独特的旋响……当然命最长的还是乒乓球,好些人至今还能扣上几板,上旋球、弧旋球津津乐道。

修津同学突然有重大发现:当年“抓田鸡”的玩法与今日国际棒球的赛规可以“接轨”!最令人回味的是与昆虫界的“亲密接触”:知了、金龟子、蟋蟀、“龙眼鸡”、萤火虫、螳螂、天牛……一面神奇的大网,在人生咸涩的海水里网罗了所有的美丽!于是时光倒流,返老还童,大家又成了无忧无虑的孩子,比手划脚地说着,龇牙咧嘴地笑着,淡中真味,常中神奇,茶到底是天下最自然的东西!

山风习习,竹木摇曳,行色匆匆的春池同学带来了《震撼与反响》的最后几篇未定稿,嘱咐大家分头处理,紧锣密鼓啊,我们大家的《告诉后代》的续编即将付印了,于是不由一阵兴奋与感叹:何为人生,茶熏书陶……

-7-28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2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